博士后之路的一点感想
(“我的博士后之路”征文 参赛奖)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在宁波材料所工作已经四年有余了,而博士后出站也将近两年半了。在两年的博士后科研经历中,尽管很多工作细节随着时间推移已经慢慢淡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段时光对于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记得刚来材料所应聘时,多少因为材料所名称中的“技术与工程”几个字而产生过一些犹豫,总觉得自己的专业背景是纯理科的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还是有相当差距,但当时考虑到这或许只是字面上的东西,也就不再有过多的顾虑了。面试刚结束,合作导师刘兆平研究员就把石墨烯确定为我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方向,尽管当时对于这种新材料并不了解,但鉴于恰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也就很有信心的答应了。初期的研究进展还是相当顺利的,很快就摸到了一点门道,在基础性探索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同时在材料所倡导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环境熏陶下,尽管我还是想在基础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却也开始不得不问自己这些“高高在上”的研究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在这个关键时期,刘兆平研究员的坚持把我“逼”上了产业化技术研发的道路。说实话自己当时并不太情愿,因为这意味着你将走上一条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路,而事实也证明在这一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众多预想中的和想象不到的困难与障碍。很多时候,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问题都可能成为决定研发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点,而且处理问题的思路与方式也与基础研究存在很大区别。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是让所有的努力有了回报。这也得益于刘老师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大家各展所长,形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巨大能量。现在回过头来看,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之间其实并不存在之前想象中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自己也是在经过产业化技术研发的洗礼后才发现,这段经历让我能够从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角度去理解科研工作,并规划未来的研究方向。当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每个人只能在其中的某个环节上发挥自己的才干,只有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获得成功,我想这也是材料所倡导团队建设的出发点所在吧。
除了在科研上的收获外,另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博士后期间的工作经历也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个全面提升。研究生期间培养的做实验与写论文的能力仅仅是科研之路的一块敲门砖,若想在充满机遇又竞争激烈的科研环境中立足并有所成绩更考验的是一个人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而博士后阶段恰恰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感谢刘兆平研究员在这两年中给了我提供了很多机会,使我能够全面参与到项目申请、实验室管理、研究生指导以及与企业合作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中,尽管充满挑战与压力,但也充分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令我在科研道路上能更为快速的成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