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震撼》读后感——实践出真知

发布:2012-07-23

作者:规划战略部 王雪珍

点赞:

字号: 打印:

  中国积弱数百年,共和国建立不过60年,改革开放35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富强并没有通过巧取豪夺、进攻侵略所得,而是依靠国人前赴后继的辛勤奉献积累而来,至今不仅解决十数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而且还走上了国富民强的康庄大道,这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不可谓不是奇迹!

  这不仅让我们反复思考,中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她的发展何以至此?成为中国人又意味着什么?

  《中国震撼》对此进行了解答,它在传递事实的同时,也在不断验证着中国模式的独特与优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和平崛起,却又背负着许多地理与历史的过往,事事都要自己判断,一路摸索,一路满是质疑与挑战,而如今却能够被西方世界用全新的面貌打量这个东方国度。这是张维伟教授眼中的中国,这是一个中国学者用自己的观察对这份“震撼”做出的诠释。

  在张维伟教授眼中,中国模式主要有八个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这其中,与我而言,最为深刻的一点便是中国珍惜“实事求是”的思维。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互动的产物,避免了过去西方理性主义所包含的种族主义和唯我独尊等历史局限,强调了一切理性活动都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而检验的标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第一代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同志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反对“左”、“右”的错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第二代共产党领导邓小平同志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可以说,正是“实事求是”这个思维,让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在发展的道路上,改革束缚中国发展的各种制度和做法,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并逐步摸索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并非完美无缺,但在消除贫困和实现现代化方面,确实取得了比其他国家更大的成就。

  在我看来,中国模式的精髓在于以实践为检验标准,边实践边总结。治国如此,科研亦如此。当我们回顾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时就会发现:新技术、新发现源于实践。从基本科学和应用基本科学来演绎并分析、综合,是当代后起的先进方法。然而对于大量的实践、实验进行直接的归纳、分析、综合,以及善于从一个偶然的发现中得到启示,仍然远非落后。正如罗佩霖院士所说“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来看,科学发展的动力还是由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西欧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们在思想上摆脱了教权的束缚,社会思想和实践活动得到了真正的大解放,激发了人们探索真实自然和社会的活力,科学技术才有可能产生那么大的飞跃。这种开放态度和实践态度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美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个后进赶先进的历史,靠的也是一股闯劲,一种开放的态度和进取实践的精神。当然这有“创新”与“固本”的辨证关系,但终究离不开实事求是。”

  可见,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求真”、“求是”。科学精神就是为了追求真理而需要的精神。科学研究必须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更不弄虚作假。因此,科技工作者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摒弃浮躁情绪,以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进行科技创新,推动科学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