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学习《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专题报告感想
正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之际,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举办了一场网上专题报告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作了《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报告,为我们更加深入全面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退休干部管理部门组织退休人员收看专题报告。
周琪带领我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全面回顾了党领导下的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深刻分析了当前科技发展态势和我国面临的形势挑战,对以新型举国体制助力科技强国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举措。听了周琪的报告,我本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让我又一次把习近平总书记《论科技自立自强》这本书拿出来再学习再领会再认识。为了加深对报告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我又重复听了一遍周琪的报告,对其中的几组数据印象非常深刻,也非常震惊。
在回顾学习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时讲话精神时,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总书记深刻指出了我国科技发展事业存在的“四个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即,科技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科技体制与科技快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科技领域布局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强国要求不相适应。对此,他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的切实举措,其中有一条,是要求广大科技人员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总书记指出,这是对科技人员的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发的思想,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涉及科技创新、尤其是高水平科技创新的重大战备举措不断出台,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发”科技价值理念根直于心,一大批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诸多前沿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成就,令人鼓舞,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十分强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强大的发展力、生命力。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很多短板弱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周琪报告中提到的几组对比数据,更是说明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短板和弱点。他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是世界顶尖人才主要原籍国,美国是世界顶尖AI人才的主要工作地,2019年以来,全世界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中由中国培养出的人才已经占到了二分之一,然而在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中42%在美国工作,在中国工作的仅有28%。他同时指出,我国具有引领性重大的原创性成果还不够,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基本科学理论、原创性科学思想比较匮乏,我国科学家获得的国际科技大奖也屈指可数,在不少领域核心技术被限制、被“卡脖子”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只有6.6%,远低于美国14.7%、韩国14.8%、日本12.7%;我国企业的研发强度只有1.5%,也低于美国的4.5%,日本的2.1%,韩国的3.3%,2023年全球百强的创新机构中国大陆只有4家企业,而美国有19家。
认识到这些短板和弱点,正是我们正视问题的正确态度,是清醒,更是解决问题的信心所在。正如周琪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未来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创新,围绕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交替,高技术领域作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们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力弘扬 “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系统把握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八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基于此,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愿景必将实现。
同时,作为一名从事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老同志,深感培育创新文化、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和科研伦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发表的论文数量、质量方面进展显著,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方面表现突出,反映了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从近几年论文撤稿数量看,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形势不容乐观。据媒体信息显示,2022年中国的SCI论文撤稿数量是2879篇,占全球撤稿的52%,美国是450篇;2023年,中国作者的SCI论文撤稿数量是4836,占全球所有撤稿的75.1%,美国是391篇;2024年,中国作者的SCI论文撤稿数量为2,360篇,降低到了2023年撤稿篇数的一半,但仍高居全球撤稿的56%,远高于美国的382篇、印度的396篇、法国的233篇、英国的99篇、德国的86篇、日本的82篇。撤稿数量的居高不下,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是少数科研人员的科技价值观扭曲,科研行为失范,科研诚信意识薄弱。科研失信行为频发,已经极大影响我国科学家群体的整体形象和科技界的声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科研诚信建设的力度,出台了管理制度和规范,界定科研失信行为、规范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行为、明确科研失信和违反科研伦理规范的处理规则规定,有效提升了科研机构科研诚信治理和科研伦理监管能力和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和伦理意识。未来,要构建起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从根本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科研伦理监管,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生态,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研究所创立至今的20年,正是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突飞猛进的20年。作为一名亲历者,见证了宁波材料所20年的发展历程。20年来,宁波材料所始终秉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按照“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定位要求,努力抢占新材料创新制高点,深度融入浙江和宁波产业特色,助推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成功获批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科技创新事业,除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研机构、企业和广大的科研工作者、科技管理职能部门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广大人员的积极参与,全员树立科技创新意识。我认为,这也是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举办这次报告会的意义所在,也是中国科学院组织离退休人员收看报告会的初衷,让老同志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了解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情况,不断加强老同志思想政治建设,做到退休不褪色,离职不离心,持续关心支持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事业。
宁波材料所 陶永怀
2025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