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是蔷薇也是玫瑰,致敬灿烂女性

发布:2016-03-18

点赞:

字号: 打印:

  阿富汗,一个曾经那么富足而美丽的国度,却成了大国之间政治游戏中的牺牲品。战争,贫穷和暴力,将其拉拽到世界的黑暗面,但其中却有一束灿烂的光芒渗透出来,将布满灰尘的国度再一次彰显了它那高贵的灵魂。 

  那便是来自于胡塞尼《灿烂千阳》中,关于阿富汗女性的动人故事。 

  《灿烂千阳》写的是两个阿富汗女性:哈拉米(私生女)玛利雅姆和少女莱拉的故事。本以为看过作者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再看此书,自己的内心不会那么的波澜起伏,然而事实却颠倒了过来,看到最后的结局,让自己不禁咬着嘴唇潸然泪下。 

  身份的伤痛 

  玛利雅姆也有那么一段快乐的童年,至少作为哈拉米可以在每周四等待着父亲的到来是无上的光荣。然而一次不懂事的出走找爸爸,导致母亲的自杀还遭到父亲家里人的不待见,从此也就真正成为一个孤儿,那时她才明白,哈拉米是母亲口里不愿提及的耻辱,而自己是那个不被法律承认,永远无法合法享受其他人所拥有东西的人,爱情,家庭,认可都与自己无关。

  我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所拥有的一切,玛利亚姆,要是我走了,你就什么也没有啦。你将会什么都没有。你什么都不是。

  母亲的死让她看清了父亲虚伪的真面目,也明白了真正爱自己的是那个叫她学会忍耐的母亲。父亲表面仁义的将她接回了家,而玛利亚姆需要面对的除了父亲,还有他的三个妻子和一群同父异母的姐妹们。就在玛丽雅姆还沉浸在失去母亲的伤痛和自责之中时,继母们就已将她许配给了一位上了年纪的鞋匠---拉希德。

  命运的劫难

  拉希德是普什图人,同样和玛丽雅姆一样遭受过失去亲人的伤痛:妻子难产而死,儿子三岁淹死在湖里。也许这样的境遇会让两个年纪相差20多岁的人感同身受的更加珍惜身边人。然而对于当时还是含苞初放的玛丽雅姆,是胆颤的怯懦的,她害怕夫妻之间的相处,更对拉希德的忽冷忽热提心吊胆。日子也就在不断的磨合之中,往前进步着。

  幸运的是,玛丽雅姆怀孕了!那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包括拉希德也哼起了小曲儿。想到在肚子里如指甲大小的孩子,让玛丽雅姆有说不出的喜悦,她真切的感受到真主既在东边,也在西边,无论转向何方,都能领略到他的旨意。在这一刻,生命中所有的失落,悲哀,孤独和自责都统统消失了。

  雪花让人想起像我们这样的女人要承受多少苦难,我们多么安静地忍受一切降临在我们身上的灾难。

  灾难恍如雪花来的那么突然又那么的沉重。一切的灰暗在感恩真主安拉之后,变成了灰烬。她觉得这一切是报应,是对自己忤逆母亲,不配做母亲的责罚;她又怪拉希德,不该急着给孩子起名字,不该带她去公共浴室而导致流产;最后她怪起了安拉,如此摆布自己的命运。在怒火攻心之后,玛丽雅姆艰难的跪倒在安拉面前,虔诚的祈求安拉能够宽恕自己这些罪恶的念头,因为她坚信真主是掌管人间,主宰万物,他创造了生与死,得到他的考验是自己的光荣。

  战乱纷争

  玛丽雅姆和莱拉相差18岁。莱拉的身世比起玛丽雅姆,可以说幸福百倍,她有一个学识极高的父亲,在保护着女儿的同时,给予她更多的教育。

  我知道你还小,但我希望你现在就明白并且记住这个道理,婚姻可以等待,教育却不行。你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女孩。真的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莱拉。这一点我很清楚。我还知道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了,阿富汗将会像需要它的男人一样需要你,甚至比需要它的男人更加需要你。因为,如果一个社会的女人没有受过教育,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进步的可能,莱拉,没有可能。

  然而在战乱的阿富汗,教育也没能拯救莱拉,甚至命运给她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当兵的哥哥在战争中牺牲,母亲瞬间精神崩溃,之后父母在爆炸中身亡,男友也离开了这个战乱的国家,在如此绝望,孤独,无助之时,拉希德像是慈爱的好人将莱拉收留。

  玛丽雅姆和莱拉相差18岁,在如此压抑的家庭玛丽雅姆已经被摧残成超越出年龄的老态,拉希德马上看上了莱拉,两个女人就在这样一个家庭,忍受着孤独却还要为如此一个狡黠的男人而嫉妒和羡慕。拉希德为了扭转莱拉的心,甚至用手段来欺骗莱拉说她那远在异乡的男友已经逝世的消息,这使得莱拉完全的死心塌地。同时为了保全在肚子里的孩子,莱拉无奈的向命运低下了头,因为她依然深爱着塔里克。

  灿烂千阳

  莱拉孩子的出生,无疑给玛丽雅姆的内心搁下一记火热的烙印。那些过去的美好回忆和伤痛在此刻活生生的交替出现而无法拥有,在这伤痛的扭曲之中,是孩子的一举一动拉近了两个女人的距离,从嫉妒愤恨开始变得互助和善。

  莱拉毕竟受过教育,她说服了玛丽雅姆一起出逃,然而却被阿富汗男子出卖,又回到拉希德身旁。从此之后,拉希德的家庭暴力演变成家常便饭。他把更多的愤怒发泄在这个既聪明又年轻的女子身上。日子战战兢兢但她们都习以为常了。唯一能让她们坚持活下去的便是孩子了。无论拉希德怎样的折磨,她们都乖乖忍受。

  故事的结尾是玛丽雅姆为了救莱拉将拉希德用工具打死了,莱拉和塔里克带着孩子逃出阿富汗。然而玛丽雅姆却选择留下来,为自己的行为赎罪。临死之前,她想到:想到进入这世界的身份,一个低贱的乡下人所生的哈拉米,一件人们不想要的东西,一次可怜的,后悔莫及的事故。一颗杂草。然而,当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对于一段开头不合法的人生来说,这是一个合法的结局。

  阿富汗的女性始终是饱受争议的。她们将自己荣美的面貌裹挟在长衫之中,她们出行需要男人的陪同,甚至于被家暴,那都算是人生无声的历练。传统的妇女也好,到后来接受教育的女性也罢,都在用坚韧的毅力去打开为女人所追逐的爱和自由。她们在战争中,在贫困中,在真主面前安静的追逐着救赎,救赎自己的内心,也救赎着这个国家的灵魂。莱拉最后还是回到了阿富汗,因为那里有她最深沉的痛苦和最深切的回忆,还有最最深刻的如母亲般的玛丽雅姆的爱。

  绝望中追逐希望的种子,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信仰力量,揪心的历史改变着国家的兴亡,而真主安拉的使命是用爱宽恕人类的罪孽。

  再次吟起文章中的小诗,不禁对女性的爱有了另一种更加细腻和深切的体会: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