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奉献,科技兴国”从杜绝学术造假做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爱国,不仅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彰显了总书记个人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怎么样爱国”则是一个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命题,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个人从事不同的工作,对该命题都有不同的诠释和具体表现形式,但核心都是做好本职工作,为国为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来,国内科研领域的抄袭、学术造假等事件频发,每年都有学术不端案例被媒体曝光,甚至涉及国内知名学府和科研。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因涉嫌同行评审造假,撤销《肿瘤生物学》发表的107篇论文。论文作者全部来自中国,这次撤稿创下了多项纪录:国外学术期刊单次撤稿量最多,单个期刊撤稿总量最多,中国学者遭集体撤稿总量最多。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5到2016年间,几大国际出版集团,先后撤销了117篇由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学术造假严重地降低科研的公信力,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一方面,学术造假浪费了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并且造假获得的所谓“科研成果”一旦被误传或误用,则后果不堪设想。一方面,学术影响了中国科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形象,影响了社会对科学研究的信任。学术造假会严重阻碍我国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必须惩治学术造假。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科技工作人员,我觉得首先要遵守职业操守、绝不学术造假。从客观来说,学术造假存在一定的诱因,例如学术论文、专利等科技成果与升职加薪紧紧相关,要完成年底考核等等。科技界不仅需要健全体制、遏制学术造假;而且我们则个人需要从主观上真正认识学术造假的危害性,坚决抵抗各种压力和巨大的诱惑刺激。不忘初心,严守科技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杜绝学术造假,这就是我们“爱国奉献,科技兴国”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