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1912 年 10 月—2010 年 7 月),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力学、应用数学、中文信息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创建了板壳非线性内禀统一理论和浅壳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波导管理论、奇异摄动理论、润滑理论、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法、穿甲力学、大电机设计、高能电池、空气动力学、中文信息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1956年、1982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我要学习造飞机大炮
1931年的清华大学操场上,一名身高只有1.49米的新生在进行入学体检,测身高,身高过低;测体重,也不合格,他穿着不合身的长袍,站在仪器上的样子十分滑稽,引得同学一阵嘲笑。
体检的最后一项是跑步,这名同学使出全身的力气在操场上狂奔,一圈下来,他呼吸不上来,直接躺倒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对周围的人称赞道:“这个人很不错,很能拼命。”
这个各项体检都不合格的小个子新生,正是后来为国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钱伟长。那些年,每当晨曦微露,清华教室里总有一个风雨无阻来早自习的身影。
那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赋》,钱伟长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让出题人陈寅恪直接给了满分;在历史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写出二十四史的全部书名、作者、卷数,这道题难倒了大部分同学,甚至有的同学交了白卷,从小饱读诗书的钱伟长答对了所有题目,历史考了满分。
但是这样的文科高材生,在其他科目方面是一窍不通,钱伟长的数学物理英语等科目,加起来只有25分,得益于清华当时的招生制度,钱伟长以第七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大家都以为钱伟长会选择文科专业成为一名国学大师,但是钱伟长却毅然弃文从理,选择了物理专业。这样的选择早有原因,在目睹了日本侵华、东北沦陷之后,钱伟长多次走上街道游行,在他的心里埋下学科学、造飞机大炮的理想。
物理系的吴有训教授劝他去学文科,钱伟长坚定地回答“要打仗,中文、历史都派不上用场。中国老吃败仗就是因为飞机大炮不如人家。我要进物理系!”软磨硬泡之下,吴有训被这个学生的坚持打动,同意他进入物理系学习。一年后,钱伟长所有功课成绩都达到70分以上,证明他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万能科学家”
1935年6月,一篇论文《北京大气电的测定》在青岛举行的物理学年会上被宣读,论文提供了我国自行测定大气电量的第一批数据,获得了学界的高度关注,这篇论文正是钱伟长的本科毕业论文。
钱伟长向别人证明了自己在物理方面的天赋。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继续在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主攻X光衍射的研究,同时他还完成了很多别的课题,研究了溶液理论和铈的原子光谱学,坚韧的品质和深厚的专业基础,助他在科学这条路上行稳致远。
从清华研究生毕业后,钱伟长前往多伦多大学继续学习物理,专攻弹性力学,主要研究板壳内禀理论,这一理论在现实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制造火箭、卫星、桥梁等物体时,需要考虑到金属板的变形和物体外壳的形态。当时国内在这方面的理论十分混乱,不利于军工业的发展,钱伟长立志要在此做出突破。
1941年5月,钱伟长和辛格教授合著的《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在物理学界引起轰动。就连爱因斯坦看到这篇论文之后都大加赞赏,这篇论文也被学界誉为“为西方文献重新注入新的生命力”“对以后的工作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后,钱伟长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他关心的不再只是力学,而是对国家有益处的一切研究方向,并经常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比如,针对“中国贫油论”,他提出在渤海地下勘探石油;看到钱塘江大潮,他提出在那里建一座水电站。在慰问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时候,他放下自己“大科学家”的架子,连夜写作,为志愿军将士编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
钱伟长的这些举动,被某些人嘲讽为“不懂装懂”“万能科学家”,但是他从不在意:“我一辈子就是这样,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今天干这个,明天又干那个。我说我是看国家哪方面需要我,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
决心“拆除四堵墙”
1982年,正在无锡开办讲座的钱伟长,突然接到一通电话——中央任命他为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收到消息的钱伟长马上收拾行李,辞去了在清华大学做了38年的教职,飞往上海,在教育领域大展拳脚。
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钱伟长发现学校存在诸多弊端,他用“四堵墙”来形象地总结:第一是学校和社会的脱节;第二是校内各个专业之间的隔绝;第三是教育和科研之间的隔绝;第四是教与学之间的隔绝。发现问题后的钱伟长,决心“拆除四堵墙”。
在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钱伟长认为学校的专业课必须和社会变化相协调,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工业大学对传统专业课程进行了压缩和精简,还增加了如自动化和机器人、精细化工、通信工程之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
钱伟长还认为,不应该将专业划分过细,而应该让学生更多接触基础性学科,博大才能精深。于是上海工业大学率先打破各个专业之间的壁垒,规定学生入学后,前两年不分专业学习,到第三年再分专业学习专业课程。
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和其他两所大学合并,成立了上海大学,钱伟长继续担任校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上海大学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学科齐全、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充分肯定——“上海大学搞这个是对的”。
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
钱伟长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2012年10月,在钱伟长诞辰100周年之际,上海大学筹建钱伟长图书馆,以表达对钱伟长校长的崇高敬意与无限怀念;2019年5月,钱伟长图书馆于宝山校区东区建成使用并全面开放,成为新生入学教育、校友返校忆旧、校内成果展示、校外嘉宾来访的又一重要场所和平台,是上海大学新的文化地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华 通讯员 杨顺玺)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