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个自信”的一点体会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回首中国历史,大致可以将关于自信分为几个阶段:从唐宋世界中心之国的自信,逐渐演变到晚晴自满傲慢,门关锁国,致使国力衰减,全面落后于世界强国;列强入侵,割地赔款,无数人反思自问,为何出现此局面,总结下来无非制度、技术等不如人,甚至文化也是落后的,需要摈弃的,国民从骄傲自满走向了自卑,开始否定中国的一切,甚至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至此,国民从自信滑向自卑;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国人在面对西方先进国家,似乎已经习惯落后的自卑心理了。
新中国成立,一切都是新的,国力开始恢复,国人又重拾自信,可因国力有限,此时的自信似乎“理不直气不壮”;改革开放开始到今天,巨大的改革成就,国力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国民素质、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伴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国人的自信终于回来了,而且“理直气壮”。
新时期,我们虽然又有了自信,但是还是有些人因为有些领域的落后,不能正确看待暂时的不足,抱着否定一切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甚至文化都不那么自信,这就影响着我们的精神面貌,影响着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斗志和信念。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四个自信”是及时的,必须的,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了精神动力,坚定了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回顾历史,品味国人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国力的强衰直接影响着国人的自信与否,反过来,国人自信与否,又直接影响着国力的增减。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带领下,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都令国人的自信极大增强,民族自豪感极大提升;今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道路上奋进,坚持“四个自信”,将更加增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动力,坚定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运行保障部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