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建设美丽中国》有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十一章《建设美丽中国》由如下几个篇幅组成,包括: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我国环保管理体制(2015年10月26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的一部分
2、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2016年8月24日)——习近平在青海省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的一部分
3、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2016年11月28日)——习近平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批示
4、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要点
5、弘扬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14日)——习近平在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作出的批示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展开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之前中国经济落后,尤其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们不得不选择牺牲了一些生态环境来发展国力,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能再挨打了。那个时候大炼钢铁,随意开采矿产,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到如今阶段,是时候,也是必须到了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已然不能再承受破坏之痛了。想起2008年奥运会前后,那时候我还在天津北京地区,感觉非常明显。奥运会之前,津京地区的沙尘暴、雾霾是家常便饭,那时候的天是灰色的。奥运会之时,北京周边关停了一批高污染企业,出现了奥运蓝。但是,奥运会结束后,又有回弹之势。但是在最近的几年,整改措施不再是有活动有会,政府暂时关停,而是针对一些企业特性进行整改,实在不和规矩的,真的是永久关停了。这一点,在我的身边真的是存在。
在国家层面,不再是简单地追求GDP,而是要考虑单位GDP能耗。这一点,可以说是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的结合。国家已经在利用系统思维综合治理等理念来改变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追求经济与环境的永续发展。
当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保持环境,对各产业的要求就存在很大的挑战。有的产业本身对环境依赖程度就小,但是有些产业对环境影响就非常大,而且个别产业是国家战略产业,诸如化工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最近的化工产业可谓是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化工园区建设可谓到了冰点,但是这个产业是影响到国计民生的,不得不发展。因此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也是我们科研人员贡献自己力量的地方。
看到有个塞罕坝精神,我特意查询了一些关于塞罕坝的资料。塞罕坝位于北京向北400公里处,属于河北省。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在清朝,康熙皇帝借助四季狩猎的礼仪,利用塞罕坝,一方面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遏制沙俄侵略北疆;另一方面,实行怀柔政策,维护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但是,清政府却在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从1962年开始,塞罕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用三代人的青春和汗水,将荒芜的塞罕坝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1993年5月,塞罕坝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塞罕坝精神正是新中国人民对美好环境孜孜不倦的追求,付出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才换回了今日这青山绿水。同时,塞罕坝很好的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有几个数据: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年均50万人次,一年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着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已备案总减排量为4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上市交易可收入上亿元)。对生态的影响:年均大风日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达1.37亿立方米;栖息着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61种、鱼类32种、昆虫660种、植物62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47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9种。
现在国家在提倡的新农村建设,不再是以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而对生态进行野蛮的破坏,而是选择因地制宜,实现永续发展。中国农村占比非常大,对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城市越来越发达的同时,对农村的生态保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带来的环境压力,但这也仅仅是过渡形态。未来实现城市和农村的绿色发展,才是真正的生态和谐。
(杭州湾研究院 许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