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新闻网】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浙江宁波 论道科技成果商业化

发布:2014-10-21

点赞:

字号: 打印:

  

 

    中新网宁波10月19日电(见习记者 林波)如何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一过程在国际上被称为“死亡之谷”。10月19日,在中国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建所十周年之际,“科技创新组织与成果高效商业化国际高峰论坛”在宁波材料所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浙江宁波,论道科技成果商业化。

  据介绍,2012年中国高技术企业达到2.46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23万亿元,实现利润6186医院。2013年,全国技术市场的合同成交额达到7469亿元。

  但在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看来,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科技成果集中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如何将科技成果转移、扩散到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依然是我国技术转移面临的重点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过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表示,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形成产业规模以后,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科学研究供给的是实验室成果,而市场需要的是商业化产品,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施尔畏指出,宁波材料所是中科院在新世纪新建研究所的一个良好开端,可以作为科技成果商业化的范本,值得推广其经验。在他眼中,最伟大的创新来自最多人、最多企业的创意,“企业是放大科技成果,实现成果智能化、商业化的主体。”

  据了解,宁波材料所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建立的首家国立研究机构。十年来,宁波材料所创立了立体化服务网络,与国内外300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共建70多个联合实验室,派遣近200位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和政府科技部门挂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波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研究与技术副总裁、技术院士伍东扬强调:在如今这个日渐全球化的世界里,原先那种完全基于成本的生产方法已不再是可持续的,而创新正被认为是能为其带来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

  伍东扬直言:“中国以及发达经济体越来越注重对工业革新创新发现及开发的推动与促进。但是,要想获得有效的研究商业化成果,还需要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及挑战,更重要的是,我们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案或方法可以用于参考。”

  除此之外,施尔畏指出,未来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要努力形成良好的创新的文化、创业的文化、干事业的文化,要从“创建”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从“抢钱抢人抢地盘”转化为“做事、做大事、干事业”,树立打造“百年老店”的理念,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完)

 

   (原载《中国新闻网地方频道》 2014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