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甬派】助科技成果落户宁波,他脱离科研当起企业“翻译”“说客”

发布:2018-04-19

点赞:

字号: 打印:

  甬派客户端通讯员 陈巍 蒋晗炘

  他曾是科学家,现在却立志带出几家上市公司;他拦着创业团队出售股权,自己跑去银行当说客帮助初创企业融资;他要改变孵化器靠政府输血的现状,实现园区的自我供血。

 

  乌学东,宁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的总经理,获评本年度镇海科技进步推动奖二等奖。这位初创企业的“娘家人”,正在帮助新材料领域的无数创客小伙伴们,实现创业的梦想。

  脱离科研 全情投入

  两年25家企业、注册资金接近4亿元……这是乌学东这位“半路出家”的园区总经理交出的成绩单。新材料初创产业园筹建前,乌学东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海洋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研究所知识产权部主任。他参与开发的新型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石油化工、海洋工程与装备等领域,改变了我国重防腐涂料被国外产品垄断的格局。

  然而彼时,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科技成果转移也面临着困惑:众多科研成果因为培育周期长、投入资金多,落地转化率很低,有的还被外地巨贾买走没法落户宁波。能否通过一种组织化的平台行为,将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的风险降到最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和市区两级政府都在思索解决方案,直至2015年正式提出建设新材料初创产业园,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平台。

  同年,曾经参与过材料所创建的乌学东临危受命,负责筹建初创产业园。“起初还兼任着所里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后来发现两边都不能专心。”科学家精益求精的作风,让乌学东下定决心脱离科研事业,因为在他看来,园区创建、企业辅导跟创业一样,需要全身心投入,“每一环都要成功,任何一环有差池都难以成功。”

  为企业当“翻译”和“说客”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2016年10月,新材料初创产业园开始运营。乌学东的身份变成了“翻译”——帮助技术团队与市场对上话;也要当“说客”——帮助企业融资、贷款。

 

  由三名年轻博士创办的中科毕普拉斯是2016年入驻初创园的初创企业,主要研发纳米晶软磁材料。尽管企业生产的纳米晶带材等产品技术领先,但在创办之初却一直没有找到最好的市场切入点和商业模式,没有找到技术与需求都非常契合的合作客户。乌学东走访了宁波远近的多个区县,通过与科技部门的多番对接,终于帮助企业觅得了第一个客户——一家高速电机生产商,打算用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替代容易硅钢。

  在乌学东的穿针引线下,企业逐渐找到最合适的市场切入点,发展战略也逐步清晰。目前企业生产的新材料产品已经能够制造出每分钟96000转的超高速电机,这为中国制造2025中高端精密加工装备的国产化奠定最关键的物质基础。

  2017年Iphone X问世,乌学东和创业团队通过对市场的调研,敏锐地觉察到移动终端无线充电的风口即将到来,而且充电业的生态将会在未来几年发生革命性变革。“一定要抢抓这个风口,制造出无线充电用的纳米晶软磁材料薄片。”乌学东如是勉励创业团队。“喂,有纳米非晶超薄宽带供应吗?”果不其然,无线充电供应商到处寻找这个材料。

  中科毕普拉斯的崭露头角,让资本大鳄寻味而来。有数家上市公司都愿意出巨资来收购企业控股股权,而毕普拉斯也为中试生产线所需的资金所困扰。乌学东劝说创业团队不要动摇科技创业的初心,自己则跑到银行去当“说客”。“初创企业没有资产抵押没有订单,贷款很难,但是磨破嘴皮也要帮这些创客圆梦。”终于,企业也终于募集到了资金,创业团队得以继续攀登非晶材料的高峰。目前,企业已经成为国际巨头A公司的合作伙伴。

  培育一至两家上市企业

  现在,乌学东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到园区企业里走访,既掌握企业研发生产的新动态,也了解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需求。

  “虽然是科研出身但也不是每家企业的技术都了解,因此一定要跟创业团队多交流。乌学东总是谦称自己“外行”,但不知不觉间他已是既了解技术又能把脉市场的创业导师,“要扶持一家企业,首先要读懂这家企业,其实‘外行’(乌学东)对‘外行’(客户、风投)讲解才更有说服力。”

  “场地扩容、供电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已排入议事日程。”谈及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乌学东已成竹在胸。园区正在成立自己的创业投资基金,打造更加完善的融资平台。“与创业企业形成合伙人式的合作,成为利益共同体。”

  “五年左右的时间,要培育出一至两家上市企业,这是我们最核心的目标。”乌学东认为,园区将打造模式更成熟、更具可复制价值的新材料创业生态系统,“我们要实现园区的自我造血,不要成为政府的负担。”

  【原文链接】http://pi.cnnb.com.cn/yongpai_h5/news_default?newsId=2018041810522749902265&type=wxfs&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