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甬派】张驰:主攻智能制造“卡脖子”核心部件,做大写的科研人

发布:2019-05-15

点赞:

字号: 打印:

  甬派客户端记者 黄合 通讯员 马路

  “如果说程序员的生活状态是‘996’,我们科研人员则类似于‘711’或者“712”,忙起来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凌晨两三点还在工作也是常有的事。”2012年,张驰来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工作,这一晃已经7个年头。

  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中科院先导专项等省部级项目7项,宁波市及企业横向项目20多项;发表文章11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73项;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多个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主席、委员和分会场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张驰满满的工作行程里,是多个社会角色的转换:博士生导师、团队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党支部书记、论文及项目评审专家……连轴转的忙碌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时间总是不够用的,有限的精力如何高效分配,就成了个问题。”张驰笑着说。

       张驰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精密驱动与控制技术、先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技术等。其中,精密伺服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是高端智能装备的基础部件和关键技术,也被称为这些制造装备的“心脏”和“大脑”,恰恰也是我国智能制造领域“卡脖子”的核心部件。

  张驰说,目前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用的伺服电机、驱动器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大多依赖进口,核心技术也掌握在别人手里。“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们的责任和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前瞻性的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让我们国家在该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多年来,张驰带领团队针对精密永磁伺服电机的电磁和结构设计、散热系统、制造工艺及高速高精度控制开展了创新性研究,解决了伺服电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促进我国永磁伺服电机行业的技术进步,为高端制造装备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奠定基础。

  “做科研,不仅是写写文章、拿拿经费,关键是要拿得出相应的成果,为国家和地方做出贡献。”针对宁波磁性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发达的产业特征,张驰一直在为宁波加强永磁电机产业布局鼓与呼,通过补强永磁电机这一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将带动上游材料和下游装备更快更好发展。

  同时,他也带领团队和30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的成果精密驱动与控制项目获得了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研发的精密永磁伺服电机和高性能驱动控制技术已应用于数控机床、注塑成型装备、纺织机械、机器人等装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眼下,张驰团队又有了新的产学研协作计划,在筹建的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里,计划成立高性能电机及驱动控制工程中心,并将其作为预产业化小中试平台,架起基础共性研究和产业化桥梁,让科技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原文发布于2019年5月15日《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

  【原文链接】https://ypapp.cnnb.com.cn/yppage/index.html#/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5cdac996e4b012906b4b4364&type=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