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人民日报客户端】真材实料,铸就大国重器——王立平

发布:2021-05-06

点赞:

字号: 打印:

  王立平,1980年出生,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特殊和极端环境下的材料损伤与防护。在近20年的科研探索中,王立平深刻意识到,国家与国际水平的一些重大设备和重要领域的差距,材料是短板。他说只有研究出经得起考验的强韧“真材实料”,才能铸就和防护好我们为之骄傲的大国重器。

  年纪轻轻的王立平,荣誉和头衔很多,但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却没有看到一张奖状和荣誉证书,他说那些代表过去的东西都被他丢在了书柜下。而他现在最关注的是他们的科研成果到底可以解决国家哪些卡脖子的技术,可以为国家在重要设备和重大工程在特殊环境和极端环境中,形成哪些系统性的材料解决方案。

  科研突破

  事实上,这几年王立平和团队给出了非常亮眼的科研创新成绩。现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小卫星、跨海大桥、国家电网、深海和水下装备等等许多极端环境运转下的设备和构件上都有王立平团队的科研成果。让王立平比较自豪的是一项应用于核电领域的科研突破。王立平介绍说,在核电领域,相关设备和构件的运行寿命都在40-60年,在高温、化学介质腐蚀、高辐射和高接触应力等极端运转环境下,如何保证它们以最可靠、最良好的性能进行运转,是王立平团队一直攻关的课题。经过5年的努力,王立平团队研发出一种强化、强韧一体化的特种表面防护材料,为原来的装备材料表面涂上新材料涂层,就像敷面膜一样,不改变构件材料本质,通过表面的成分、结构的变化,甚至利用材料与环境之间、运行时的作用力,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王立平说,此前,这一领域很多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曾经被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控制,如今,我们国家的技术终于也可以自主可控了,并且赶上了国际领先水平。

  除此之外,针对海洋环境下应用的一项科研新成果,更让我们见证了王立平和团队蓬勃的科技创新力量。这项开创国际先河的科技创新率先应用在了国家电网舟山380输电铁塔、舟岱大桥和印尼雅万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上。王立平说,这项科技创新其实是基于环境更恶劣的高温高湿高盐雾的南海海洋环境而研发的。夏天的时候,长期在南海环境服役的钢结构,要接受80度的高温,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同时还有高盐、高紫外的环境考验,要让这些钢结构材料在如此极端环境下不被腐蚀或者腐蚀速度降低,谈何容易?从完全浸泡在海水里、到临近水面、再到水面以上6到8米的区间的环境下,钢结构防护的要求和解决方案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在水位变动区,钢结构要承受早潮、晚潮、浪花飞溅、还有干湿交替环境等复杂恶劣工况的挑战,也是腐蚀最厉害的部位,目前连国际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经过5年的攻关,王立平和团队采用有机无机纤维增强复合钢管桩长效防护技术成功攻破了这一难题。

  苦并快乐着

  王立平说,任何科研路上,都需要经过不断挑战和考验才能成功,他们也曾被晒得乌黑乌黑,也曾野外被蚊子咬出许多大包……,但是这和那些基层工作者相比,和科研成果带来的成就感相比,不值一提。王立平感慨,如今,在国家高度重视人才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浙江,在宁波,一个人才APP,就能把出行、就医、孩子上学等后顾之忧全部搞定,剩下的只管专注科研。自己每天都在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自然更加感受不到什么困苦。

  说到成功,王立平说,团队、个性和家庭是不可缺的三大因素。王立平说,现在他们的团队有80多人,有做基础理论研究的,有在一线收集数据的、有做协调组织的……,但是无论哪一个人,都要放下各自的小追求,优先考虑团队大平台要解决的国家重大问题,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凝聚力量,和大团队共同进步成长。王立平说,正是团结奋进的凝聚力和良好氛围,鼓舞着每个人不断创新。这其中,王立平又非常敬佩他80岁的导师薛群基院士,包容、友善,每次上班很准时,攻坚克难一起干,但是有了荣誉,却把年轻人推到了最前面,甘于奉献、甘为人梯。这值得他和更多的90后、00后的年轻人好好学习。

  王立平说自己是西北人,个性有点像自己研究的材料,强韧有余,而且天生就带着不服输、不怕吃苦的坚强,而且他认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现在,王立平每天工作节奏很快,但是他说科学的分配时间,提高效率,就有更多时间腾出来,送孩子上学、陪孩子爬山、打篮球。而和家人的快乐时光,让他更有力量面对科研中的任何挑战,这同样是他做好科研的坚实后盾。

  敢于担当

  说到未来的科技梦想,王立平认真的说,现在他看到材料领域卡脖子的技术还很多,无论是上天入地,还是深海、陆地上的重大装备和重大工程,都面临着材料短板的挑战。王立平希望,带领团队一个接着一个的解决材料问题的瓶颈,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同时他希望,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年轻人,摒弃急功近利,能够沉下心来做科研,能够团结到一块,一起为国家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共同努力,早日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王立平说,国家大量的科技创新要完成,更多需要年轻一代的担当,只有我们自己掌握了制高点,国家才会更有竞争力,更有话语权。说到最后,王立平开心的说,"我还有一个更温暖的愿望,那就是等我老了,我可以牵着女儿的女儿的小手,也送她去上学。"

  附王立平其它职务和成就

  王立平还是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宁波市市委委员、浙江省团省委委员和浙江省青联常委,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副主席,宁波市青联副主席。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获第15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六批浙江省特级专家、被国家授予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他研制的系列功能防护涂层材料成功应用于航天涡轮动力、特殊发动机、飞行器、海洋工程和涉海装备、水下型号及四代核电等。授权发明专利55件,申报PCT国家专利12件,其中中国发明30件已经获得成功转移转化。研究成果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1)、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20科学探索奖和中国好设计银奖等。

  (原文发布于2021年4月2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0245189/rmh2024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