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高朋满座之领军探秘》肖江剑:用心研究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员
肖江剑,博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计算机系。2005-2010年间,在美国Sarnoff公司任职计算机视觉研究部科学家和高级科学家。2012年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图像和视频处理、三维可视化、模式识别等。肖江剑博士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包括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等重要科研项目。在各类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
十一年前,肖江剑站在“留在国外”还是“回到祖国”的人生选择的路口,毅然选择了回国。
肖江剑有十一年的留美经历,一半留学、一半工作。他在美国一直从事具体的开发、科研工作,在做优做强的同时,他感觉自己还有更多的能力和力量,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做事情。而在这十余年间,国内发展日新月异,也已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祖国为这位优秀的归国之子提供了很多崭新的机遇和优秀的平台。肖江剑戏称自己“货比三家”,最后选择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这里的平台比较新,他觉得没有顾虑、做事放心,可以放手一搏,专心攻坚。
在这里,肖江剑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最开始成员在十人左右,大家都是新人,除了工作上的课题外,还有团队如何磨合、携手共进的难题等待突破。
十一年过去,最初的十余个人还有两个人留在团队,而整个队伍已经从最初的十几名新人,进化到拥有十余名研究员、四十余名研究生的专业队伍。从“新手组长”成长为“领军人物”,肖江剑的经验是:团队无须太大,“小而精”更出成果。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领导们给了这支队伍足够的信任。肖江剑的“自由度”很高,仿佛在白纸上作画,设定研究方向、招揽人才、启动研发,一气呵成。
2012年,团队确定了研究方向:当时在国内没有的全景摄像机技术。他们的目标是解决科研技术难题,并且产业化。这项技术的难点在于多镜头图像的拼接。他们埋头苦干,终于成功开发了多相机拼接型360全景监控摄像机。
这款相机是面向安防监控邻域,主要针对当时视频监管方式存在的“安全死角、视域不佳”、“追溯繁琐,耗时费力”等问题。团队利用自身图像领域的技术优势,通过多镜头拼接融合,对空间内水平360度,垂直180度所有场景进行无死角全覆盖,完整记录事件的全过程,并且各角度分辨率均匀,无畸变,解决传统的普通摄像机多方位监控时多画面不连贯的问题,实现全角度实时监管,时空一体的全程追溯,达到“看得清”、“看得全”的目的。
这项突破给了团队很大的鼓舞,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也在所内网站进行报道。很多同僚看到后倍感惊喜,“喜讯”越传越广,《人民日报》、《科学日报》和《光明日报》也进行了跟进报道。
取得成果后,肖江剑没有停下脚步。他和团队一面进行产业化尝试,一面进行技术升级。
之前的技术已经能实现将单点周围的画面拼接起来形成360度全景,但遇到树木、墙壁遮挡的部分就无法呈现。如何进行整个区域无死角的漫游体验成了团队日夜思考的问题。
2017年,团队在全景监控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三维可视化AR立体云防系统,这个系统也是面向安防领域,在充分利用现有安装摄像机的前提下,通过在高点少量增补全景摄像机点位,结合独有的三维视频融合技术实现全域可控,三维可视的效果,变革现有视频监控系统,达到了“看得透”、 “看得明” 的目的。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在面对未知的前景时,科研的乐趣从何而来?
肖江剑说,不同阶段收获快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读博士期间,成功发表一篇论文就是快乐的事。于是他发表了五十多篇论文;而科研工作从事到现阶段,肖江剑认为,科研成果对社会有贡献,做出的东西有痕迹、有冲击力,就会收获快乐。
所以他一直有期待、求突破。
从2018年起,肖江剑带领科研团队结合深度学习技术,致力于图像和视频智能分析研究,利用计算机视觉扩展延伸人类的视觉,代替人眼进行目标对象的识别、判断和测量,让计算机看懂世界,满足智能制造产业逐步向实时处理和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要求。目前已在轴承检测、机器人柔性作业、生物医学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肖江剑最看重科研工作者的品质是专注度和持久度。正如他收获科研乐趣的方式有所转变一样,他认为,短期的行为虽然能获得立竿见影的回报,但人更要着眼于未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理解背后的科学难题;寻找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探索路径。
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经过时间的积累,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人生巅峰”。
(原文发布于2021年6月11日《宁波晚报》甬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