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在盐适应海洋传感凝胶方面取得进展
传感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而由软材料构建的柔性传感器件可以作为传统硬质传感器件的重要补充,在可穿戴传感、智慧医疗、软机器人、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得益于离子导电凝胶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匹配性和类生物导电机制,离子导电凝胶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柔性传感材料之一,已在运动感知、健康监测、通讯交流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然而,由于凝胶网络本征的亲水特点,传统离子导电凝胶传感材料在水环境中缺乏稳定性,无法应用于包括海洋在内的各类水环境中。但海洋与陆地一样,也是人类的重要活动空间,尤其是随着海洋开发战略的推进,发展海洋传感材料已成为迫切需求。因此,解决离子导电凝胶材料的海洋稳定性问题,发展适用于海洋环境的高性能凝胶传感器件对于海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智能高分子材料团队陈涛研究员和魏俊杰博士近年来致力于离子导电凝胶基智能传感材料的研究(Adv. Mater., 2023, 35, 2211758;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3, 15, 5910-5920; Chem. Eng. J., 2023, 454, 140261; Nano-Micro Lett., 2022, 14, 182.等),并利用疏水界面对水分子和导电离子的扩散屏障功能成功实现了导电凝胶材料的水下多功能传感应用(Mater. Horiz., 2021, 8, 2761)。然而,含盐海水的高导电性会对离子凝胶传感器的传感性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离子导电凝胶的海洋传感性能还存在不足。针对此,团队近期在疏水界面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质子导电机制和盐诱导解离效应设计了一种在海水环境中具有盐适应能力的离子液体凝胶材料,从而实现了海洋传感应用。
如图所示,该工作首先合成了一种同时含有亲水链段(接枝有磺酸基团-SO3-和季铵根基团-N(CH3)3+)和疏水链段的聚合物Proton Conductive Material(简称PCM),并将其引入到由疏水单体(MMA)和疏水离子液体([BMIm]PF6)构建的耐水性离子导电凝胶中。聚合物PCM中的疏水链段可以使其在疏水凝胶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亲水链段中的两性离子基团又可以促进离子液体发生解离,提高凝胶中的自由离子含量。此外,-SO3-与[BMIm]+的静电作用为质子提供了迁移通道,在离子导电凝胶中形成特殊的质子导电机制,进一步提高凝胶的导电性,为改善其在高导电性海水中的传感性能提供了基础。更有意义的是,由于[BMIm]+-Cl-的作用强度高于Na+-Cl-和[BMIm]+-PF6-的作用强度,因此海水中的盐能够对凝胶中的离子液体产生诱导解离作用,使凝胶的导电性随着盐含量的增大而提高,即导电能力的盐适应性增强。这种盐适应导电增强能力使得凝胶传感器的传感灵敏度不仅不会因为高盐含量海水的高导电性而受到削弱,反而展现出远超空气环境和纯水环境的传感性能。基于这种特性,该盐适应离子导电凝胶被成功应用于潜水人员的呼吸监测、运动感知、海下信息通讯以及海洋机器人的动作识别等海洋传感领域,并展现出了令人满意的传感性能。总之,这种盐适应凝胶传感材料不仅初步满足了海洋应变传感需求,也为未来进一步构建高灵敏、多模式海洋传感材料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关成果以“Salt-Adaptively Conductive Ionogel Sensor for Marine Sensing”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Small(Small, 2023, 2305848. DOI:10.1002/smll.202305848)上。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0315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690157、2022T150668)、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2023Z089)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21J206)等项目的支持。
导电凝胶的盐适应结构与海洋传感应用
(海洋实验室 魏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