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让理论接地气 从实践悟感想 作新时代青年后浪

  【编者按】国家的前途命运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中国科学院的学子,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力军,更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2021年7月17-24日,由中科院上海分院的19个研究所共22位硕博生所组成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国情调研。宁波材料所的三位博士生,董敏鹏、张震宇和许舒婷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并在此分享了他们的体会和收获。

 

  很荣幸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组织下赴江西上犹县开展暑期实践调研,一周来,我们踏查爱国印记,溯源红色记忆,见证乡村振兴伟大成果。经过一周的上犹实地暑期实践调研,我们这些一直坐在象牙塔里的理论主义者真正了解到了国情社情。中小学教育、留守儿童、特殊教育、乡村旅游、脱贫攻坚、返贫监控、企业发展等那一周调研的主要话题。

  目前,从上犹县的中小学教育来看,整体情况良好。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师资配比已满足国家标准,学生不存在“上学难”和“上不起学”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推出的送教上门服务,让每一位折翼的天使(先天性障碍学生)都有绽放光彩的机会。乡村学校在办好基础教育的同时还都能够自主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学校特色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如:红色传承、国学经典传承、龙狮文化、农耕文化和客家文化等。但乡村教育中留守儿童问题明显,许多家庭受经济所迫,父母大都外出务工,因此留守式隔代教育带来孩子的心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问题属于社会性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联动起来共同努力为每一位孩子营造健全的生长环境。

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实地调研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上坑村的实地调研,坐着大巴车摇摇晃晃左拐右拐近一个小时终于到了上坑村。68岁的老书记对村里的各种数据谙熟于心,对整个村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明确的方向。座谈会后安排下田地割水稻,内心挣扎且拒绝的我强制克服自己的内心障碍。我对自己说“下,又能怎样,冲,怂什么?”。踩在软绵绵的田地里,之前的抗拒当然无存。“左手握稻子右手拿镰刀斜向下割”,我反复实践着简单的理论。大家自行分工,有割稻子的、有运输的、有打谷的,一片农忙时的景象。这是一次真正的在田间地头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的结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难得的第一次,同时也是一次真正让理论接地气的社会实践,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走出象牙塔中的美好,接受社会的再教育。

在上犹县上坑村田地里割水稻

打谷

  乡村振兴的伟大成果,在这些天由整化零、深入浅出地出现在我们的调研路上。第一次调研特殊教育、第一次进入企业和老总当面请教、第一次下田割水稻、第一次走农户面对面聊脱贫变化、第一次和县委书记及教科体局各位领导当面聊民生……太多的第一次,体验人间百态,特别难忘,内心更是充满了感谢和感激。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一盘棋,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我们中科院的学子也责无旁贷。我们享受着顶尖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对得起这份资源。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我们要摈弃的,作为“国家人”,我们吃“国家饭”,理应思“国家事”、扛“国家责”。

  感谢上犹县县委县政府与基层同志对我们调研工作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深入各中小学(包括特教学校)、当地的各企业、当地重点发展的旅游项目与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与领导、校长、负责人、村民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上犹县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彰显和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国情实践班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前合影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伟大的不屈不挠精神,感受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辛的奋斗历程,上犹乡村振兴考察之旅是一次深入灵魂的红色教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要笃定初心使命,更要从严从高要求自己,要勤学、要修德、要明辨、要笃实。履行时代青年义务,践行时代青年责任,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新时代青年后浪,通过不懈努力,让自身的进步与科研事业同频共振,谱写美好明天。趁年轻,做有意义的事情,让青春更出彩!

  (海洋实验室 董敏鹏)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