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夏天,我第一次踏进这个芳草茵茵、生机勃勃的研究所,和一群逐梦而来的夏令营学子们一同感受到了材料所的热情与活力。记得那时阳光炽热,但走在园区却不觉得烦闷,林荫道下偶然的夏风吹过,一切都显得刚刚好。
在这里有众多大牛导师精彩的科研报告,有和蔼可亲、同样对我们这些新面孔充满好奇的师兄师姐,有来自五湖四海比肩同行、共梦科研的小伙伴……这些目光所及的美好,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前进的道路。
于是2019的夏天,我如约而至,开启了在材料所的科研之路。如今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已经在材料所度过了四年的光阴。尽管科研途中经历了汗水与艰难,但回忆起来我真挚地感谢这些经历给予我的不断蜕变与成长,更有幸将自己的四年科研道路上的一些小小感悟整理成文字与大家分享。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
研究生的第一年,我们需要学习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也有机会选修一些与自己研究生课题相关的专业科目。这些基础知识、仪器测试原理可能不会被许多新入学的研究生所重视,但认真学习还是草草应付考试,不同的态度对于后期科研工作带来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毕竟真正投入实验后很难再有闲暇的时间去重新学习理论。因此,珍惜研一课程学习的时光,夯实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一部分基础可以通过文献阅读来积累。实现研究生与本科生角色转变的第一步应该是读好文献。一般建议先读综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到该领域已经做出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思考我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在对该研究领域有了一定了解后,坚持阅读近年来的高质量期刊,尤其是英文文献,并将其进行整理,这对英文写作水平提高和了解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会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我们在前沿科学研究报道中发现感兴趣的课题,认识到课题的研究意义,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才会更有内驱力。
勤于动手,高效科研
材料方向主要开展的是基础与应用研究,真正进入实验室后,意味着动起来、做起来才有可能收获成果。在保证健康作息、适当运动锻炼之外,让自己做到一定的科研自律:比如给自己制定阶段性小目标、何时完成实验、要获得哪些技能和小成果,这样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无意识的懒散。当我们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完成每天应做的实验,再放大到每个阶段小目标的实现、每一个工作小论文的发表,到最后整个研究生阶段的大论文工作连成体系,所有收获的满足感会给我们正向赋能,实现高效科研。
不畏失败,敢于创新
在做研究的时候千万不要焦虑,要能经受得住科研的枯燥和失败,并善于寻找科研的乐趣。最开始开展科研实验时,对领域往往了解不够全面,容易进入舒适区做一些短平快的工作,我认为这对刚踏上科研道路的人来说大概是合理的,但想要深入探索就需要去做更具创新性的工作。对于我个人而言,幸得蒋俊老师的指导。他告诉我,作为一名博士生要耐得住寂寞,去啃一些“硬骨头”,而不是一味跟随热点。蒋俊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如梦初醒,更加坚定地去做一些真正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当然在这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感到迷茫,幸运的是另一位对我十分重要的恩师谈小建老师一直给予我指导、支持和鼓励,让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研方法。
后期面向项目攻关需求,我们在经历多次失败和尝试后,通过优化器件内阻,创新性改进阻挡层种类、厚度和结合强度,最终将热电器件转换效率在组内前期的基础上提升了25%,超商业碲化铋器件效率达到120%,很大程度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双极热电器件阻挡层的问题,提高了热电器件使用寿命。在这个艰难但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课题研究的价值:热电材料能很好地解决低品位余热回收的科学难题,极大地节约能源。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大且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也坚定了明年7月份博士毕业后继续从事热电材料相关的博士后研究,更希望未来能再回到母校材料所,在自己热爱的研究领域中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我内心深处始终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在科研工作中沉淀、创新,在科技攻关中勇于担当。
最后,希望每一位来到材料所共赴科研梦想的师兄师姐都有光明的前程、师弟师妹们都怀有美好的期许。在材料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让我们一起享受科研的乐趣,一起彰显青春力量!
(先进制造所 吴港)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