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几句口头禅——记我的导师周旭峰研究员

  对于初入科研的初学者来说,早期阶段更多的是学习和模仿前人的研究,以此加深对科学体系的理解和认识。经过大量的实验尝试和知识积累,才可能触及到科学研究的深层次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还是“将论文写在产品上”,都体现了理解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基础物理、化学或数学等方面的内涵。我经历硕士、博士、博后阶段,到博后出站,7年时间完成从“研究生入门”到“研究入门”的学习过程,得益于指导老师周旭峰研究员的培养,周老师践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科研能力为重点。

  “你工作的科学问题是什么”

  在科研过程中,我们常常从材料出发,专注于优化材料特性或电化学性能。然而,我们往往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组会中,周老师总会提出一些可能性或作用机制,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并引导我们深入研究背后的科学原理。每当新论文发表后,我在回顾过程中都会发现,起初对研究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也正是通过与周老师的反复讨论,我才真正学会了如何深入挖掘科学问题,也体验到了这在科研工作中的不可或缺之处。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往往比一个好的答案更有价值,因为它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更深、更广阔的认知领域。

  “一句话概括你的研究内容”

  最初听到这个问题时,我们都感到有些不安,觉得这是一种挑战,如此复杂的内容和数据,十分钟都不一定讲的清楚。然而,随着研究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能否简洁地表达你对研究内容的理解非常关键,这需要对研究对象有全面的理解、对相关知识有足够的掌握。思考这样的问题既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自己的课题,也能帮助凝练科学问题和内容,深化科学研究的层次。我们从研究生开始都希望在报告上把自己做的东西完备的体现出来,周老师总是建议我们要概括和精准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我们整理自己的逻辑思路。我每次都惊叹于他总能用一幅简单的图或者简洁的关系概括复杂的内容,也是我们一直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读百篇文献才是科学研究的开始”

  初次在组会上听周老师说,当时我们都觉得几百篇论文太过夸张,可能研究生期间都没有读完几百篇。因为也是模仿别人工作,觉得对小范围的几篇论文理解就可以了,当参加工作后才明白百篇论文太保守了,理解别人工作和科学含义是自己开展工作的前提。周老师希望我们通过读文献开阔自己的视野,对科学关系进行理解和解剖,学习论文作者对自己工作论证的方式和体现含义。周老师提倡大家以文献汇报的方式讲述一个主题,帮助大家理解或者关注到某个研究领域,也时常提醒我们研究工作不要只关注自己的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所有这些“口头禅”实际上都是周老师多年科研经验凝练的体现。他不仅教会了我们科研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们当面对未知问题(不全是科学问题),如何寻找其内在作用机制或者方式,从而一一击破。在此,非常感谢周老师多年来的指导与关怀,也祝周老师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祝我们的团队更上一层楼。

  (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 邓伟)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