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和宁波材料所同事一起聆听了侯院长的中科院2022年度工作报告,次日学习了多个优秀研究所的工作经验,感触良多。作为中科院的一员,深感自豪,因为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每年都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了独特而重大的贡献。同时,身为中科院先进制造领域的一线科研工作者,我深感压力和责任,脑海回荡的是时代的紧迫需求以及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
侯院长报告中多次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和多位国家领导人新时期对我国科技界,尤其是对中国科学院的新要求。我国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此,中科院要“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
我尤为关注的是中科院如何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新中国科技不断进步,但原始创新方面与国外差距仍然较大。中科院的新定位是基础研究要具有科学预见力和鉴赏力,目标是引领力最强,要产出前瞻引领性重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要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起到主力军作用。
侯院长提及,一分部署,九分执行,要定位、定标、定事,建制化推动基础研究,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基础研究与重大需求之间的论述很精彩。前沿科学与关键技术密切相关,基础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衔接,如何建立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这个问题是国际难题,发人深思。中国科大量子科技的前瞻布局值得学习,尤其是力排众议的预见性和中科院果断的系列专项支持。侯院长号召我们大胆探索,有效组织,充分发挥中科院的建制化交叉学科研究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文武内心深感鼓舞。
从0到1的原始性前瞻性研究注定生来生涩。我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偏重功利性研究,而对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律不求深层次理解,对大胆的想象或个人的前瞻突破过于求全求美,结果导致了预见性前瞻研究的极度匮乏,历史上甚至把“使能从0到1突破的工匠技术”贬低为奇技淫巧。当我们研究科学和工业革命史时,不由得会频频扼腕叹息。
新时代呼唤这样的创新文化短板由中科院率先打破,新科研风尚亟需建立。
院工作会议的第二天,我们学习了多位领导的报告。中科院副院长张杰的报告中提及“建制化基础研究”,条财局局长黄向阳的分析有点有面,尤其提及加大先导专项导出国家任务的力度;高能所所长王贻芳谈及高能所直接对标欧美先进领域,新的国家计划旨在超越;深海所党委副书记阳宁讲述了深海智能技术先导专项的生动案例,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所长姜明讲述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优异成绩,大化所和上光所分享了催化和高能激光领域的诸多突破。
身在宁波倏忽多年了!2022年是宁波材料所建所的第18个年头,是我从美国GE公司归国后发起激光与智能能量场制造团队的第10个年头。团队在所内近几年考核中还算靠前,团队一直聚焦原创性极端制造工艺的创新突破,前期承担过一些国家任务,最近在高效率超深孔加工和航空发动机复杂异型孔加工领域取得进展。我为我的团队自豪,但听了院工作会议,看到兄弟院所的成绩,深感差距。
2021年建党百年,宁波材料所的合唱节目我参与了编排,我们唱响了所歌“腾飞的梦想”。时不我待,国际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在先进制造工艺领域自立自强,引领发展。周末特此重温侯院长院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思考,留甬过年,和员工一起加班,突破一个重要技术领域,迎接虎跃龙腾的新时代。
(先进制造所 张文武)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