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榜样的力量·青年学术之星】付圣:抬头便已是远方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团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宁波材料所团委开展了“青年学术之星”评选活动,在青年员工和在所研究生评选出学术先进典型并授予“青年学术之星“荣誉,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员工和研究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研究所建设发展提供青年力量。

  光阴悄然从身边划过,转眼五年芳华已成过往,2016年夏天与材料所结缘后选择了梦启甬城,承载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地大精神,追逐着“博学笃志,格物致知”的科研要领,同时也领会了“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材料人的执着。品味了春华秋实到夏雨冬雪的更替,观赏了艳阳高照到星光闪闪的材料所,学会了表面现象到背后物理化学性质思考,也体会了汗水挥洒和觥筹交错的快感,正如我研究的高效稳定钙钛矿ABX3结构一样,四年的生活可以总结为三份苦和一份甜围绕着一份成长搭建成了一条稳定的追梦之旅。一直低头行走在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之路上,猛然抬头读博生涯已经过去大半,回首当时的憧憬和迷茫,四年的洗礼和历练早已心动科苑,星星点点汇聚,心中百般滋味,从“黑夜”到触摸“梦”,未待羽翼丰盈便已是远方了。很荣幸也很高兴有机会分享这几年的逐梦之途,对科研和生活上的收获和体会同大家分享。

  定位“远方”,珍惜“自由”

  区别于高校的是研究所的两段培养,第一年完全是自由课程学习时间。深刻记得2017年9月3号去北京前导师给我的叮嘱:“在北京好好玩,不许挂科,自己可以好好安排时间”。我很有幸遇到我的博士生导师方俊锋研究员,暑期期间方老师经常和我交流,从科研到生活,每次交流都醍醐灌顶,拨开迷雾,让我明白了“远方”的必需品。在北京我坚定了追求高效稳定钙钛矿研究的科研之路,课程方面主要针对半导体知识和材料分析进行精修,达到了方老师的要求“不挂科”,同时也谨记了“好好玩”,珍惜了这段自由时光,参观游览了很多地方。更重要的是明白了方老师说的“好好安排时间”,我主动追踪钙钛矿领域的文献报道,怀着朝圣的心态去阅读领域顶级专家的高水平文章,读完后我会思考文章的创意和思路,并且尝试设计一些不成熟的idea,这样的坚持让我养成了每天阅读一篇文章的习惯,日积月累,回所后累计阅读文献近300篇。

  文献阅读和理论知识能为我们分析科学问题提供参考。我个人的经验是首先阅读博士论文,了解领域和专业词汇;然后阅读顶级专家的综述,深入了解领域问题和工作,领域标杆性的工作需要全部阅读,为今后解决科研问题做铺垫;最后就是泛读领域高档次的最新报道,对比自己的研究,达到知己知彼,以提升自己的领域认知能力和工作深入优化能力。回所后开展实验过程中我更懂得了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如何“读进去,走出来”,仍旧坚持精读,但是多了几分思考和辩驳,学会了吸收文章中的养分来滋养我的“钙钛矿”。坚定了,珍惜了,在逐梦的途中逐渐成长,逐渐走向远方。

  基础搭建平台,细节出高分

  对于材料学的研究生而言,实验是解决和验证科学问题的唯一手段,失败是实验的主旋律,成功则是千百次失败摧残后的产物,老生常谈的话题是不放弃,但是我觉得除了不放弃我们更多要接受失败,材料学研究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败,任何失败都是科学问题,而且其中蕴含的机理才是真正要探究的细节,很多时候细节中的科学问题造就的是更大的突破。我回所后确定的研究课题是“晶体生长调控和缺陷调控实现高效稳定钙钛矿电池”,结合文献调研和方老师的指导,当时聚焦在铅盐添加剂,并且合成了很多铅盐,但发现合成的铅盐溶解性有限,只考虑了效率提升,认为可能不适合作为添加剂而准备放弃,方老师帮我分析后打破了我对添加剂的认识,后面将吡啶羧酸铅引入钙钛矿中大幅度提升了结晶性质和稳定性。

  除了实验细节外,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科学方向细节的思考必不可少,海量文献调研基础上要对学科领域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在大领域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锚定适合自己的研究特色至关重要。而科研方向的细节需要褪去焦躁,拭去浮尘,扎根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同时关注领域大趋势,特别不要长期止步于舒适圈,要在疾风骤雨中前行,在雷电交加中坚定,在山花烂漫时眺望。坚守本心,戒骄戒躁,紧抓细节,持之以恒。

  集思广益,感恩所有

  在材料所已经度过了宝贵的4年,送走迎来了实验室一批又一批的师兄师姐和师弟师妹,感受到前辈的传承,同时也体会了新鲜血液的别致,记得刚刚回所开展实验的时候,李晓冬师兄、吴玉雷师兄细心指导,每次实验结束后和万里师兄、小辉师兄及张文晓师姐一起探讨,可能针对某个问题争论不休,热血沸腾,但是静下来总结思考时实验更加明晰,很多深层次问题得到了改善。导师是我们科研和生活的灯塔,实验室师兄师姐则是我科研一线的战友和陪伴者,每次交流后总会给我启迪,他们经验和指导及时修正了我前行的路,让我在前行时不再孤单,前方也更加充满期待。除此之外,多学科交叉也是我们开展材料创新的关键,有时器件层面结合材料的声光池热电等性质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集思广益,科研总是充满精彩和惊喜。

  这几年收获和成长了很多,我的读博生涯也进入了倒计时,正因为身边有他们的帮助、支持、督促和坚守,让我逐渐参悟科研,明晰远方,或许平凡的他们只是做了平凡的事情,但却在我的逐梦途中留下了不平凡的元素,感恩他们的付出和包容。

  脑中思绪万千,将我这几年感悟浓缩几点拙见与大家探讨,愿共勉之!科研生活长路漫漫,低头沉思前行,抬头时发现已是远方,不负韶华,不负盛世,砥砺前行!远方仍云雾笼罩,可能春光明媚,可能暗潮涌动,仍需整装待发,感恩身边人的温暖,继续扬帆远航,回首初心依旧,翘首迎风弄潮!

 

 

  (新能源所 柔性光电材料团队 2017级博士研究生 付圣)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