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渠水奔涌处,精神永流传:红旗渠精神的三重启示——纪检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感悟

站在太行山腰眺望那条蜿蜒于悬崖峭壁间的人工天河,我陷入沉思: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林县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仅凭双手和简陋工具,耗时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最终将漳河水引入干涸的土地?红旗渠这一“世界第八大奇迹”背后,蕴含着“聚焦、坚持、极致”的哲学密码,它不仅是一段改天换地的历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意志力量的永恒史诗。当我们穿透岁月的尘埃,重新审视这段传奇,会发现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恰是当下浮躁社会中最为稀缺的珍贵资源。

聚焦,是红旗渠建设者留给我们的第一课。上世纪60年代的林县,面临的是“十年九旱”的绝境,水成为压倒一切的核心问题。县委书记杨贵在县委扩大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宁可苦干,不可苦熬”,将全县之力集中于“引漳入林”这一目标。没有现代测绘设备,技术员就用脸盆装水当水平仪;缺乏炸药,农民就自己熬制土炸药;粮食短缺,大家就挖野菜充饥。所有人力、物力、智力都向一个点汇聚,形成无坚不摧的穿透力。这种聚焦精神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尤为深刻——在信息爆炸、科研选题泛滥的今天,我们常常陷入“多任务处理”的幻觉,精力分散在无数琐事上,却难以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红旗渠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就来自于对核心问题的识别与对关键目标的专注投入。当整个社会被碎片化、浅表化的洪流裹挟时,这种能够排除干扰、锁定目标的能力,反而成为最珍贵的竞争优势。

坚持,是红旗渠故事中最动人的篇章。十年建设历程中,81位建设者献出生命,更多人落下终身残疾,但工程从未因极端困难而中断。排险英雄任羊成每天腰系绳索悬在绝壁除险石,碎石砸得他满嘴牙齿脱落,却依然坚持工作。铁姑娘队队长郭秋英带领女队员和男人们一样抡锤打钎、挑石运土,双手磨得血肉模糊也不下火线。这种坚持不是消极的忍耐,而是明知代价巨大仍选择前行的勇气。当代社会充斥着“速成文化”的诱惑,人们习惯于追逐短平快的科研选题,遇到困难便轻易转向。红旗渠精神提醒我们,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事业都需经历时间的淬炼,那些改变世界的成就,往往藏在“再坚持一下”的转角处。当年轻一代困惑于“为什么努力不见回报”时,81位烈士的牺牲无声地诉说着:坚持本身就是意义的一部分,历史的突破往往发生在放弃的临界点之后。

极致,是红旗渠工程震撼世界的根本原因。总干渠70.6公里全部建在太行山腰,坡度仅有八千分之一的高精度,意味着每公里落差不超过125毫米——在没有现代测量仪器的条件下,这样的精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建设者们硬是用土办法达到了这一标准,甚至创造了“空心坝”、“青年洞”等工程奇迹。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使红旗渠超越了单纯的灌溉功能,成为人类挑战自然极限的精神象征。在“差不多就行”充斥各行各业的今天,红旗渠的每一块石头都在叩问我们的良心:为什么我们的前辈能在极端条件下创造精准,而我们拥有高科技却容忍粗糙?从大国工匠到科技创新,从产品制造到服务提供,红旗渠的启示清晰可鉴——唯有极致,方能卓越;唯有卓越,才能创造真正持久的价值。

聚焦为坚持提供方向,坚持为极致赢得时间,极致又反过来证明聚焦的价值。这种精神组合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生命力。华为公司面对技术封锁,聚焦核心技术创新,坚持十年投入数千亿研发经费,最终在5G、芯片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航天人几十年如一日专注航天事业,从“两弹一星”到空间站建设,将不可能变为现实。这些当代红旗渠式的故事证明,那种“认准了就干,干就干到底”的精神气质,依然是推动我们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渠水奔涌六十载,精神光芒愈发明亮。当我们饮一杯清水,或许很难想象当年林县人民为水付出的代价。当我们面临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也很少遭遇红旗渠建设者那样的生死考验。但红旗渠精神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将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品质凝固在太行山的岩石间,成为一面永远照映我们内心的明镜。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聚焦关键、坚持到底、追求极致”的精神力量。它不仅属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更属于每一个不甘平庸、渴望超越的灵魂。当我们真正理解并践行这种精神时,就能在我们自己的研究领域开凿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红旗渠”,让精神的渠水永远奔涌向前。

(原子尺度与微纳制造实验室党支部纪检委员 邱报)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