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核辐射”也没那么可怕?院士柴之芳为宁波学子上了堂科普课
潮新闻 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高晓静 张超梁 叶健
“很多人提到核辐射就觉得可怕,其实没必要,低剂量的‘辐射’甚至是有益的。”17日,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举行的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为数百名师生做了一堂科普报告,带领大家走入了有趣的“核”世界。
宁波材料所柴之芳院士作科普报告。通讯员供图
说起核,相信许多人都会谈之色变。尤其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不少人更是直接将核辐射与“死亡“”禁区“等画上等号,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
作为国际知名的放射化学家,柴之芳院士对核有着深入研究。在柴院士看来,谈核色变大可不必,在很多情况下,核还是人类的好朋友。
现场,柴之芳展示了一份又一份权威研究报告,帮助大家放下了对核辐射的“成见”。他告诉在场学生,科学家曾经将一批濒临灭绝的动物重新在切尔诺贝利地区放生,结果这些动物不仅没有死亡,反而活的很好。
“事实上多年后,核事故发生地30公里内的受辐射污染区也是野生动植物成群,生机盎然。”
柴之芳表示,人们受到的放射性辐射大部分来自天然环境,虽然身边的辐射很多,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生活在危险之中。“只要将核辐射的剂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就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柴之芳介绍,对于生活在核电站周边的居民来说,辐射剂量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核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公众的理解、支持与参与。向公众尤其青少年进行核科普,对于创造正向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技成果体验。通讯员供图
走进院所,走近科学。活动现场,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海洋重防腐涂料、碳基薄膜、CVD金刚石,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的弹性布基电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实验室的爬壁机器人、激光除草机器人、数字虚拟人技术、人形机器人器件等多项先进成果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研究所展厅和海洋材料智能创造制备平台也向所有人敞开大门。
当天还举办了2024年浙东片区“中学生英才计划”汇报会,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波材料所薛群基院士为学员们送上寄语,4位学员代表汇报了学习成果。来自宁波材料所和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的4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还为在场学生带来科技前沿发展报告,并就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内容为大家答疑解惑。
作为宁波材料所推动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的品牌性、公益性科普活动,“公众科学日”活动已连续举办15年,累计接待6800多名来访者参与。
(原文发布于2025年5月17日潮新闻客户端)
【原文链接】https://tidenews.com.cn/video_detail.html?id=3127084
其他媒体报道链接:
宁波电视台 【报道链接】https://h5.nj.nbtv.cn/news-videos.html?column_id=1&day=1747497600&content_id=40277488
甬派客户端 【报道链接】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video_detail?newsId=68284335e4b0a6981fbd560a&modeType=3
镇灵通客户端 【报道链接】https://appshare.zhxww.net/webDetails/news?id=15467931&tenantId=86&uid=64cc7b9181336f4298a1b0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