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家的前途命运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中国科学院的学子,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力军,更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2021年7月17-24日,由中科院上海分院的19个研究所共22位硕博生所组成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国情调研。宁波材料所的三位博士生,董敏鹏、张震宇和许舒婷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并在此分享了他们的体会和收获。
一座城,一群人,
看见绿水青山,
感受淳厚乡情,
留下欢声笑语。
来过,记得,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这是我坐上火车即将离开生活了7天的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时的心中所想。现在回忆起当初的所见所闻所感,仍然历历在目,恍如昨天。从宁波到上海再到江西赣州,辗转两天,宁波材料所的我们仨就这样穿着“拥抱科学”的白T,拉着行李踏上征途。对“忆苦思甜”那未知生活和体验的担忧,在与细心周到的带队老师,以及上海分院各个研究所热情的伙伴们相见相识的那一刻便烟消云散,只留下满满的活力与期待……
202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研究生国情实践班于2021年7月17日正式开启。“马踏飞燕”,我们熟知的是出土的东汉青铜器,国宝级的文物,在这里,素有“红色故都、客家摇篮”的美誉的赣州,它是一个地标级的建筑,寓意江西省旅游资源的丰富。赣州市总体生产并能力不弱,2019年GDP位于江西省第二,但赣州各县区的经济发展较为悬殊,其中,有一个县的GDP常年排在全市倒数,直到2019年4月才正式摆脱了“贫困县”的称号,这就是拥有32万人口的上犹县。
初次来到上犹县,看到一栋栋高耸的楼宇和干净整洁的街道,确实很难将它与曾经的“贫困县”联系在一起。那么,作为重点扶贫对象,这里有什么,这里缺什么?我想,这次上犹之行绝不是走马观花的旅行,而是透过眼下的成果看到国家打响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背后的意义。
7天,这么短又那么长,我们走访了特教学校、上犹高中、乡村希望小学等9家中小学,参观了生态工业园区,调研了茶专业特色村“梅水园村”,感受了客家文化,体验了乡间疾苦,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对育人为本、乡村建设和社会治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犹县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赋予了上犹众多宝贵的自然资源,将生态资源进行良好的转化并开拓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完胜脱贫攻坚战的要素所在,这也是我在入所教育时分享的重点。
印象最深的是走访梅水园村时,穿白T戴草帽的年轻“90后”村干部小陈主任非常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园村基本情况。据小陈主任介绍,梅水园村作为“一村一品”省级茶专业特色村,其茶叶产业发展尤为迅速,并融资成立了“犹江绿月”食品有限公司。同时,园村也在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围绕“基地景区化”,在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第一、二、三产业的资源整合,以茶促旅、以旅促茶,已成功运营了赣南森林小火车、精品民宿,周边建成了20多家农家乐,发展葡萄园生态采摘及茶艺表演等。其中,恩嘉民宿是一个经典案例,一楼是茶文化的介绍、二楼是制茶存储车间、三楼是精品民宿,民宿与茶文化紧密结合,旅游旺季时一间民宿价格甚至可以达到六七百,有人愿意来并且选择住下感受茶文化和自然风光,这就是资源整合和发展的魅力。
此外,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专门为妇女开创的创业、就业车间,建档立卡帮助妇女解决就业增收问题,这样女性在当地就可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工作,就不必因为生活所迫进城务工,而是可以回归家庭给予孩子们温暖的母爱,减少儿童心理问题。因此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无论教育、工业、还是其他产业,乡村振兴本为一盘棋,高见落地需要久久为功。
吃过上犹中专、上犹高中、乡政府的食堂,也算吃过百家饭,就要思百家事,将所见所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看到了教育、工业、农业、生态和文化为助力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努力和成就。我记住了特教学校校长无私奉献的精神,送教上门无一遗漏;梅水园村对客家文化的坚持和传承,年轻人驻扎乡村开创“犹江绿月”品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异地搬迁收获幸福;嗓音洪亮的年迈书记对家乡那份深沉的爱。第一次趟泥地、割水稻,我学会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感受自然风光,我体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加清楚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我们享受着国家最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打好脱贫攻坚战,防止返贫的持久战其实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长征。道阻且长,来日可期。
初到赣州市与地标“马踏飞燕”的合影
调研走访乡村希望小学
梅水园村小陈主任在介绍“一片茶叶到一杯茶”的故事
当地葡萄采摘园的种植户打包葡萄
赣南森林小火车
恩嘉民宿的一间内景
(高分子实验室 许舒婷)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