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人工智能”导航已开启——记我的导师赵一天研究员

  初识

  2018年,幸得一机遇来到材料所进行学习,也是在这一年,我与赵老师第一次相见。对赵老师的第一印象便是年轻活力、有激情。刚入课题组学习之际,我和赵老师之间的交流并不多。没过多久,我就跟着赵老师做关于“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分析”的课题研究,也是从这里,我与赵老师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相熟

  随着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很快我便和赵老师熟悉起来。2019年,赵老师便带领我发表了领域内高级别会议论文。那是我第一次写英文论文,由于英文能力不足,赵老师还调侃式的说道:“我花了一下午时间,帮你重写了一遍”。当时,给我的感觉是,赵老师的效率也太高了,实在佩服!后来,跟着赵老师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广泛,在生活上的交流也越来越紧密。

  2019年,我结束了在材料所的课题,回到学校准备毕业论文。同时期,也正值继续升学读博。一年多的相处,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我也建立起了对科研的浓厚兴趣。所以,当时的我,决定硕士毕业后,继续回到赵老师课题组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三年相伴,亦师亦友

  在我准备硕士毕业论文期间,赵老师也经常和我联系,询问我毕业方面的进展。并着手督促并帮助我准备博士入学相关事宜,对我的博士研究计划进行指导,对我面试PPT逐页进行修改。回想起这段时光,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也算是俗话所说的“成大事者,必有高人开悟,贵人相助”了。

  顺利结束硕士答辩后,我便迫不及待回到课题组,继续进行课题方面的研究。2020年7月,我就独自一人拉着行李箱回到了课题组,正式开始我的博士科研生活。攻读博士学位这三年来,我继续在赵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多方面的课题研究。清晰记得,在我写完论文初稿后,赵老师总会拉着我到电脑前,逐行逐句地进行检查,从用词的准确性,到整体的研究逻辑架构,他都会给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赵老师的帮助下,我的研究思路逐渐变得清晰,研究逻辑也变得更加严谨。

  在科研工作上,赵老师比较严格。从工作报告中每一句话的用词,到每一张图片表达信息的准确度,无一不要求我做到“简约而不简单”。除了具体细节的指导外,赵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我的个人能力,经常鼓励我独立思考问题,发觉新的研究方向,多去和医院进行课题交流,注重研究课题的实用性。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知识也好,诀窍也罢,赵老师都毫不吝啬地向我一一传授。

  科研工作之余,赵老师也时常关照我的生活起居,让我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倍感温馨。我们时而一起聚餐,时而一起打打球,聊起一些科研工作之外的事情。生活上倍感焦虑时,赵老师也不吝劝慰,遇到困难时,他总会及时伸出援手。

  三年博士生涯,经历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赵老师对我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数不胜数,真可谓工作上的老师,生活上的朋友,人生的“人工智能”导航。行文至此,正值博士毕业之际,再次借用博士论文致谢中的一段话来表达我对赵老师的感谢。“回望博士科研三载光阴,经历种种辛劳与欢欣。然我有幸承蒙赵一天老师悉心引导,斯文渊雅,经年累月,以德以言。老师开阔胸襟,以对学问的深思熟虑,传道解惑,使我领略学术海洋之广博。于科研之艰辛、学术之难,深入分析,倾囊相授。于研究课题之拓展,思路之开阔,持之以恒,倾心教导,使我受益匪浅。于学术指导之外,更关心余之生活起居。此恩难言回报,余心存感激之情,谨以此文,抒发谢意。”

我和导师

  (医工所 牟磊)

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