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 札记首页

得遇良师,春风化雨,人生至幸——记我的导师朱小健研究员

  我一直在想以后要做什么,其实答案从来没有变过。
  回顾数十载的求学生涯,我有幸遇见过许许多多的老师,他们给予了我无限的关怀与帮助,回忆与他们曾经度过的时光总是很美好,也给我的人生增添了许多色彩,我坚信这一点从来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磨灭。所以我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传道、授业、解惑。
  第一次见到朱老师的时候,是他刚回国不久。他说,让我带他看一下黄光室和光刻的流程。当时,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高冷”,再加上我本身不太擅长与陌生人交流,所以我觉得他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息。而当我想和他探讨一下实验上的问题时,也总是因为我主观认为存在的距离感而作罢。但其实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不管是朱老师,还是组里的其他老师,都从未拒绝过和学生交流,只是我们不敢而已。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
  我们频繁的交流始于组会,刚开始C401就能够完全容纳我们,后来坐在A4会议室都显得有点拥挤。他经常手里堆着好几篇论文需要修改,一天同时又要参加好几个会议或者作报告,经常出差,此外还要兼顾研究所和实验室的事情,但他还是会抽空去实验室和学生办公室,找每个学生沟通和交流。这不禁让我想起,我曾在组会上说,白天刚完成学年考核,晚上又要做组会汇报,我都快疯了。所以知道他肩挑这么多任务时,我很震惊,也很纳闷,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他如何能处理平衡好这么多事情?
  我想这与他对工作的热忱和付出是分不开的。记得有一次我比平时早半个小时到办公室,却在茶水间偶遇了朱老师,我很诧异他这么早就到了。后来偶尔那么几次早到的时候,也总能见到他的办公室早已亮着灯。一天中偶尔路过老师办公室的时候,透过窗户,也都能看到他认真而专注的神情。等到晚上10点多下班的时候,他的办公室仍然透着光,让我无法不再次惊叹于他的精力与工作时长。我也明白,这样的付出才是他能胜任如此之多工作的原因。
  还记得那次因为要开题,朱老师想提前看一下我们的报告,但时间安排不开,就临时在周末增加了一次组会。会前,我们闲聊平时这个时候在干嘛。我笑说,“修养生息,以备下个周一”。而朱老师的回答却是,在家里办公。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他对工作的辛勤付出和兢兢业业,以及满怀着的热情与抱负。
  俯首育桃李,润物细无声
  周末临时加班指导我们的开题报告,经常找我们进行单独交流,沟通近期的想法,这一点就算后来因为办公室搬迁,增加了空间上的距离也从未改变。我能感受到朱老师对学生们倾注的心血和精力,也深叹他以一己之力承担十几个学生毕业重任的不易。
  每次组会结束后,他都会询问我们在生活和科研上是否有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反馈一些问题。老师对于我们提出的困难,也总是能想尽办法帮我们解决。他是我们强有力的后盾,总让我们感到无比安心。

  “认真负责,工作严谨”是我们对他的一致评价,他教会了我们很多事情。每当我想松懈躺平的时候,想到朱老师起得比我早、睡得比我晚,我就会觉得很惭愧。每当我想得过且过的时候,想到朱老师逐字逐句打磨论文,精益求精的态度,我就忍不住会反思。他就像灯塔一样,对科研的严谨态度和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一直不断指引着我。我想,初见时对他“高冷”的第一印象是也许是一种“严谨自律”的气质吧!
  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
  我想遇见朱老师是幸运的。在我研究生生涯中最无助、最迷茫的时候,他出现得刚刚好,就好像及时雨、雪中炭一般,带给了我内心无限的力量与支持。虽然刚开始因为陌生感,我望而却步,不敢找他讨论问题。但是后来随着在组会上的交流越来越多,我们慢慢从陌生变得熟悉,我遇到困惑和不解时,也逐渐敢于张口向他寻求帮助,而朱老师也总能及时帮我解决问题。
  我们会一起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整理论文。他不仅在科研上对我细致入微地指导,在生活上也给与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我走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对此我心怀感激,相信他对其他学生也一样的用心与负责。
  他说:“我也是第一次当老师,你觉得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
  他说:“你最近咋样,有什么困难没有?”
  他说:“我一直在给你打工。”
  而我想说,得遇良师,春风化雨,人生至幸!

  (磁材实验室 叶晓羽)

觉得好,点个赞吧!